在中國,酒局從來不是簡單的吃飯喝酒,而是一場隱形的權(quán)力游戲。當“不喝”成為原罪的時候,酒局就成為了很多人的負擔。
喝吧,身體受不了或真不喜歡喝,不喝吧又害怕影響交際?!安唤o面子”、“不合群”、“不懂事”……這些標簽像懸在頭頂?shù)膭?,讓“不喝酒”成為社交原罪。喝還是不喝,本來最為厚道的酒桌成為了人們最頭疼的事。
這是“酒”的錯嗎?事實上,真正錯的不是酒本身,而是我們誤以為:“必須喝,才能活?!边€被“酒品見人品”、“酒量等于業(yè)績”等道德綁架,似乎不喝酒就是人品不好,不喝酒就做不出成績,不喝酒就沒能力。
今天,本酒仙就來和大家好好說道說道。
一、酒局的本質(zhì):一場“服從性測試”,也是一場彰顯地位和實力的“顯擺”。
當對方在勸你酒時,你以為對方真的是在勸酒?如果這么想,你可能就大錯特錯了。其實他們是在試探你的底線:
領導用酒衡量你的服從性,“喝得夠多,才夠忠誠”;
熟人用酒綁架你的情感,“醉得夠慘,才夠朋友”;
社會用酒定義你的“血性”,“不醉不歸,才是男人”。
此時的你如果“看透也說透”,那么你就“不是好朋友”,清醒的你,反而成了異類。
本酒仙多年喝酒喝出來一句話,分享給大家:任何需要靠傷害自己來證明的關系,都不值得維護,不要也罷!